《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讀后感1
在暑期中教師開展了讀好書的活動,每位教師讀2~3本教育教學書刊,本人也喜歡買書看書,而且很雜,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度绾握f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是美國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阿戴爾.費伯、伊來恩.梅茲立希的文章,共有七章,主要介紹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表現(xiàn),家長們的一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許多問題,例舉了許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如何鼓勵孩子獨立自主”,我們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是獨生子女,對獨生子女的教育教學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孩子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具有獨特的個性,獨特的愛好,獨特的感情,獨特的愿望和獨特的夢想,那么,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特、自主性的人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允許孩子為他們自己做事,允許孩子為解決他們自己問題而努力,允許孩子從他們自己的錯誤中學習。
說來容易做來難!而為人父母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孩子從我們身邊分離出去,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而有朝一日,他們能夠完全憑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但現(xiàn)實的父母和教師并不是有效地去培養(yǎng)他們,而是恰恰相反。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個班的大部分學生,現(xiàn)在己經(jīng)是四年級了,當時是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上體育課,有一個男生的鞋帶松開了,他就叫我?guī)退狄幌滦瑤,我問全班學生誰能幫助他?舉手的人很少,引起了我的注意,課余的時候,我有意的跟孩子們拉家常,問他們誰會洗碗筷、洗菜,洗鞋子……大多數(shù)孩子說不會,我想:這些都己經(jīng)被疼愛孩子的父母、奶奶、爺爺所包辦了。再說我們教師,也有這樣的許多事例,讓孩子們做放心不下,我想我們的父母和教師要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鍛煉的機會,去幫助他們,引導他們。
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動當中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它表現(xiàn)為個體自由地、獨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種狀態(tài)。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體現(xiàn)為他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自由的選擇。
一、給孩子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
嬰兒當然喜歡生活在母親的懷抱里,但是他不能永遠這樣生活。有這樣一位母親,孩子已經(jīng)上小學二年級了,送他上學還要費力地背著他走,直到離學校幾十米遠的地方,因為怕老師看見,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來……如此被母親呵護長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從何談起呢?作為家長的,應根據(jù)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能力,擴大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如鼓勵他自己找朋友玩,讓他在這個空間里自己當主人。
二、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教師、家長以為,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zhí)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遠培養(yǎng)不出來了。有一位父親,他在孩子3歲多的時候,就每天給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只要不出危險,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電視,畫畫,拼圖,或者什么也不干……無聊了,他最終還是會主動來找父母,父母就給孩子一些指導性的建議。長此以往,孩子便逐漸懂得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安排時間。
三、給孩子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
培養(yǎng)孩子用拔苗助長這種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敗的`,但采取消極地完全“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遵照客觀規(guī)律,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去鍛煉,這才是我們應該采取的正確做法。有一位母親看到5歲的孩子對洗碗感興趣,就為孩子準備了一個小板凳,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特別愛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龍頭太高,你夠不到,媽媽給你準備了小板凳……”孩子興奮地喊著:“謝謝媽媽!”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興地學著大人的樣子去洗碗了。
四、給孩子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問題,平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訴他答案。這樣看起來簡單又省事,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就不會想問題,總希望別人能提供現(xiàn)成答案。這直接妨礙了孩子在智力勞動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長的成功經(jīng)驗是:孩子問我字,雖然我認識,但我不告訴他,而是讓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認識的字,他也不來問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給孩子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活在窮困家庭的孩子,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自然就為他準備了艱苦鍛煉的條件;現(xiàn)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應多想辦法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讓孩子去解決;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難,也要求他自己去解決,從而培養(yǎng)孩子應對未來的能力和意志。
六、給孩子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會遇到不少機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機遇就會和你擦肩而過。家長的任務應該是提供或指出各種機遇,啟發(fā)孩子自己去抓住,培養(yǎng)孩子善于抓住機遇、參與公平競爭的能力。
一位小學生偶然同媽媽講起學校要進行英語選拔賽的事情,媽媽就鼓勵英語成績不錯的孩子爭取參加,并告訴她,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把握住一個機會就意味著在成功的道路上邁進了一步。在小學升初中時,這次比賽的成績被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媽媽的提醒,以后很主動地在各種機會中表現(xiàn)自己。
七、給孩子沖突,讓他自己去解決
和成年人一樣,孩子在一起也難免有沖突。解決沖突的過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當孩子向老師家長訴說自己遇到的諸如人際交往之間的矛盾時,老師家長應鼓勵孩子去面對它,指導孩子自己去解決,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動轆由家長代替孩子解決問題。
八、給孩子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
為了讓孩子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必須讓孩子從小既學會合作,又學會競爭。有效的辦法,就是經(jīng)常在他的身邊樹立一個友好的競爭對手。
有一個學生學習差,某階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數(shù)第一名。教師和父母一再鼓勵孩子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別人競爭,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點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趕上他沒問題。在孩子取得勝利之后,教師和父母又啟發(fā)他尋找新的競爭對手,開始新一輪暗中的較量……
九、給孩子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選擇上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但不少教師和家長怕孩子選擇錯誤,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就不可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教師、家長應主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并告訴孩子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有一位家長帶孩子去少年宮報名,家長本來的意愿是讓孩子學鋼琴,可是卻發(fā)現(xiàn)她在舞蹈組門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長尊重了孩子的選擇,同時也提出要求:她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一定要堅持一個階段,把舞蹈學好。
十、給孩子題目,讓他自己去創(chuàng)造
創(chuàng)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層次的表現(xiàn)。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同樣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積極引導和巧妙激發(fā)。有一個孩子特別愛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樣來。于是教師告訴家長,家長主動給孩子買了各種各樣的泥塑和橡皮泥,對孩子說:“你要玩就好好學、好好捏、好好練,要有新點子!痹诩议L的鼓勵下,孩子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初中畢業(yè)時,已經(jīng)能輕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長考上了工藝美術學校。
上述這些條件的創(chuàng)造,只是有利于發(fā)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還要不斷和孩子進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勵孩子,評價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務,使他的進步永不停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讀后感2
今天?戳恕度绾握f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催^很多親子教育方面的書,面對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種種難題,專家、學者們總是侃侃而談,長篇大論。且不管書里提到的方法是否可行,耐著性子看完腦細胞先就累死了一大半。而本書的寫作條理清晰、對癥下藥,其簡潔有力的寫作風格讓我甚是喜愛。
你知道孩子為什么不肯聽你的話,并總想跟你對著干嗎?原因可能在于:你說話的方式不對;你講的內容太多。如果你是一個不懂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人,你的說話語氣一定不會太好,另外你講的內容可能涉及的信息太多,孩子一時抓不到你的話語重點。
如此一來,你的教導之言自然到不了孩子的心里去。糟糕的溝通結果是這樣的,他可能會認為你只是在仗著大人的威權壓制他,他會自動讓你的'話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他不會把心里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告訴你,因為他認為你根本不會在乎和重視他的任何想法和感受。
要達到理想的親子溝通效果,你需要取得孩子的信任。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揣摩并能明確說出孩子的感受是贏得孩子信任的第一步。在父母眼里完全無關緊要的小事,在孩子心里可能事關重大,千萬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判斷所謂孩子們的“芝麻小事”,小心你那不經(jīng)意的冷漠眼神或話語,傷了孩子的心,從此懶得理你!
你想讓孩子按照你說的去做,他們卻對你的提議置之不理。先別憤怒,看看你使用的是什么語氣和語言。孩子需要鼓勵才樂意跟你合作,別以為你的指責、辱罵、威脅和命令很有氣勢,通常這些“恐怖政策”在家庭教育中不起正面作用,尤其在孩子漸漸有了自我意識之后。用能夠讓你和孩子都感覺舒服的話語準確表達孩子需要做的事,才能讓你們之間愉快合作。
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懲罰犯錯的孩子是極為必要的。你真的認為孩子只能通過受到懲罰而長記性、不再犯錯嗎?事實上,受到懲罰的孩子會產生如下想法:強烈的報復心理,下次還會這么做但要避免被發(fā)現(xiàn),自暴自棄,覺得自己是壞孩子……無論哪一種想法,都對孩子日后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家長們需要的不是懲罰,而是代替懲罰而能起到教育效果的方法。
你需要做的是與孩子一起坐下來,想辦法解決問題。傾聽孩子的感受與需要,中途先別評論他說的一切,鼓勵孩子把所有感受都表達出來。等孩子說完,你要先總結孩子的觀點,再發(fā)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然后邀請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案并寫下你們的想法。最后挑出你們一致同意的條款去計劃執(zhí)行。
千萬別以為你是家長,比孩子見得多、看得遠,就能為孩子制定出明智的做法,你所謂的明智可能在孩子看來很可笑和不值一提,所以,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吧,導致他犯錯的原因遠不是外人評價的生性頑劣這一點,而有可能是很多的外部因素。
你把孩子帶到世上,就要為他的健康成長和愉快生活負責。是做一個讓他感到舒服、可信賴的家長,還是做個粗暴嚴苛、讓他老想躲著的家長,你自己說了算。如果想做前者,可以好好參考本書中講到的方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讀后感3
如果從全書的定位上來講,《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精華版)的書名,應該叫“操作版”,或者“實操手冊”更為合適。相較于《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的原版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實用練習手冊。
全書的結構分了兩個大的板塊,分別是“原則和技巧”、“問題與答案”,我將它概括為“方法”和“解惑”。前者是普適性的辦法,后者是個別化的解決。這就是全書的總體樣貌。
相比原版而言,這本書就是一本親子溝通的“短平快”。沒有枝枝蔓蔓,直奔問題解決。
事實上,依我的理解而言,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在言語當中進行的。因此,怎么說就顯得至關重要。當然,身教是更為重要的教育。不過,我們今天探討的是關于溝通的問題。除掉表情、動作以外,語言的比例就是百分百了。因此,說成為了頭等大事。我們每天生活在言語當中,但是,要做到真正正面的、有效的說,是非常難以達到的。
所謂正面,意味著話語的指向不是冷漠、不是嘲諷、不是對立、不是拒絕、更不是打擊,“每天早晨,我都發(fā)誓今天會不一樣。今天我會是一個熱心、耐心、充滿愛心的父母。但每天早上,我又都變成一個可怕的、歇斯底里的瘋子!毕嘈胚@是很多父母的切身感受,這本書提供了五種基本的解決方案——關于感受、關于尋求合作、代替懲罰、關于贊賞、關于憤怒、我認為,“關于感受”這一點,是整本書也就是作者阿黛爾61法伯(AdeleFaber)和伊萊恩61瑪茲麗施(ElaineMazlish)全部的立論基礎。好的溝通源自于對感受的接納。正如心理學中所積極倡導的“無條件積極關注”,無條件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xiàn)與感受。只有當孩子真正感受到了這樣的容納,才具有了良好溝通的開端。
至于后面的幾個問題,也是身為父母最常接觸和最頭疼的問題,尋求合作往往遇到的是——你越說,我越不干!左耳朵出進右耳朵出。書中提供了六種辦法,我認為,“用一個詞表達”和“提供一個選擇”是非常有效的辦法。說的越少,話語的提純度就越高。嘮嘮叨叨的媽媽之所以被所有的孩子反感,就是因為語言泛濫。而提供選擇,最終指向的就是問題的解決。二選一也罷、多選一也罷,總而言之都要選。
最逗樂的也是最有智慧的解決方法當屬“關于憤怒”這一節(jié)。作者一針見血:“家庭教育是個高壓力的工作!蹦敲矗叭绾芜m當?shù)乇磉_我們無法遏制的憤怒,來釋放自己,同時又不傷害孩子”呢,吉諾特博士的答案真是太妙了——“所以!快跑!快去逃命!”
對精華版的重溫,喚起了之前的記憶。從中給予我再一次的深刻的感受是,所謂教育,真是一門趨于大道無形的藝術:愛、智慧、幽默,一個都不能少。
最后來個畫蛇添足,精華版不一定要做成精裝版。此建議。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讀后感4
買了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撕開書的包裝,我匆匆瀏覽了一下,于是得出個結論:又是一本大字、多圖亂潑雞湯的打著家庭教育旗號的華而不實的書,還曾感慨為何再版次數(shù)如此之多?莫非中國的家長必須受這樣的教育?不過用了一個晚上讀了之后,這種偏見就一掃而空了。我并未教育過孩子,說親子溝通也為時過早,但是書里的理論和技巧倒是可以適用于任何的人際交流。
另外,對美國的教育專家也比較佩服,事實上,這種書正適合多圖。前面幾章分別給出了一些家庭中常見對話的圖示,有幾種選項供讀者選擇。在讀書這種氛圍中,你可能會思考許久選擇正確的答案——所謂的“正確”就是“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會說”,但是事實上在日常交流中,人的思維往往不會有過多的時間去思考,你很有可能會選擇那些讓“孩子不聽孩子不說’的答案。我試著進入畫中的場景,多數(shù)還是會選擇一些對方拒絕溝通的答案,因為可能真的在固有的思維范疇里,比如,孩子說:我不喜歡蜘蛛。可以替代為任何人,當某某說我不喜歡某某的時候,你可能下意識會說:為什么?然后接下來會闡述你的觀點。在書里的答案是:哦。這個答案即便是要停下來思考,得出這個答案也要好久。這里就涉及了一個傾聽的藝術。很多人在面對陳述的語境的時候卻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那么對方就會索然無味,也許對于孩子更是如此。他說不喜歡蜘蛛,只是表達不喜歡而已,一個”哦“也僅僅表達知曉,卻沒有是非評判的意味,或許這就是最好的溝通。同理,”呵呵“什么的也是不錯的,雖然這是網(wǎng)絡溝通中斷的信號標志,有時候想想這些話語的因緣倒也挺有意思。
雖然如此,堅持下去真的很難,因為溝通是即時是而且太迅速了,很多時候人是反應不過來的。要讓我們相信一本書改善了親子或者是身邊的一些關系是很難的,我覺得這本書最終要的是提供了一個方向,一個方法,一些可以參考的場景,只有當我們真的進入情境中設身處地的為溝通的另一方考慮了,進入了自己的潛意識,這樣的良性溝通的橋梁才能最終搭建。作者說,對此她只能送上溫暖的祝福,這是很溫馨的,因為她終究知道教育類書籍的局限,而且也明白,這些并不容易做到,想要對方”聽和說“我們都需要努力。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讀后感】相關文章:
職場上如何說“不”才不傷人02-10
如何回答才最得體02-10
家長:選學校不難 如何選到孩子心儀的專業(yè)才最難04-25
家長會說話孩子才會聽話方法11-18
孩子吃多少肉才合適呢?08-27
哮喘患兒如何飲食才安全08-27
魚與熊掌要如何才可兼得?01-22
如何教育孩子09-25
300多只基金如何才不挑花眼03-02
如何更了解孩子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