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00字(通用9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這時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00字 篇1
大興安嶺那片廣袤的原始森林里的鄂溫克族人,才是最懂這個地方的。作為一個從小生活在大興安嶺的女作家,她是多么的熱愛這片白山黑水和這片古老的原始森林。飽含深情的描述在書寫著這片神奇的地方和神秘的古老民族中發(fā)生的事。
一如既往的遲子建式娓娓道來的敘事風(fēng)格,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簡單的文字,組合起來形成一種神奇的效果,這就是大道至簡,大巧若拙吧。對細節(jié)細致的描寫,讀著讀著仿佛置身于森林中,河流旁……,好像作者描寫的就是我身邊的事,跟著他們一起打獵,一起馴鹿,一起遷移,一起看著薩滿跳神,一起聽那風(fēng)聲,那雷聲,那雨雪閃電,那潺潺的流水聲,那原始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有時候一段一段的文字忍不住就讀出聲來,好像渺小的我站在廣袤的天地間,與自然融為一體。
河流,山川,馴鹿,堪達罕,烏力楞,希楞柱,靠老寶,日月,星光,一個個意象結(jié)合起來是那么的美妙,如一個個跳躍的音符,演奏出一曲和諧的樂章。風(fēng)葬,把死去的孩子扔到向陽的山坡,
弟弟林克和哥哥尼都薩滿同時喜歡上了達瑪拉,為了爭奪她,相約射箭比賽,最后林克娶了達瑪拉,也許是哥哥射箭的最后一刻讓著弟弟,也許是宿命讓他射偏了,可他的內(nèi)心依舊深愛著她,在弟弟死后他為她用藍的白的羽毛做了一件裙子,她也非常喜歡,由于部族的禁忌,最終沒有在一起,令人唏噓。
清晨和正午雖然也描寫了一些人的死亡,但節(jié)奏是明快的,輕松的,從黃昏開始漸漸令人壓抑,死亡的氣息愈發(fā)濃烈,妮浩每每跳神救一個人性命時,必將帶走一個自己的孩子。一命換一命的宿命,籠罩著這個堅韌的氏族。
清晨,正午,黃昏,半個月亮,一天時間里,這個民族最后一個酋長的老婆用它九十歲的蒼老聲音講述了這個民族的.百年命運從開始到被現(xiàn)代文明歸化,對應(yīng)這她從小時候到結(jié)婚生子到老年的這一輩子,兩者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寓意也很更加深刻。
“如果把我們生活著的額爾古納河右岸比喻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的話,那么那些大大小小的河流就是巨人身上縱橫交織的血管,而它的骨骼,就是由眾多的山巒構(gòu)成的。那些山屬于大興安嶺山脈!
讀完最后一行文字,心中充滿了蒼涼的無力感,從原始的自由自在的捕獵遷移生活到定居,自由自在在林間跳躍奔跑的鹿被圈起來,最終森林被伐木工人的一個煙頭毀滅,這個古老的鄂溫克族的起起伏伏正如原始森林一般由寧靜安逸變得吵吵鬧鬧。
原住居民在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下該何去何從,在保護和發(fā)展間如何平衡,如何保護這些原始民族的文化習(xí)俗和生活習(xí)慣這是目前世界各國都面臨的思考和問題。有時間多去這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吧,看看說不定哪一天,他們就會永遠的湮沒在歷史的塵埃里了!就像遲子建說的那樣,“我愿意用我的手去觸摸生活,用我的腳,腳踏實地把我作品涉及到的地方,能走到的盡量走到,像寫《額爾古納河右岸》等等,我都是要去實地看一下。這時你再駕馭題材的時候,這種不適感會消失,會越來越跟它水乳交融!
總之,這是一段美好的閱讀體驗,干凈的文字,如汩汩的清泉,緩緩流入心中。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00字 篇2
這是一個90歲的鄂溫克女人的自述,她近百年的人生經(jīng)歷,折射出鄂溫克族近百年的發(fā)展歷程。這個民族在森林中生活,信奉薩滿,因馴鹿覓食而搬遷、游獵。他們在自然的恩惠與折磨下生存,他們遭遇了日侵,他們經(jīng)歷了—,最后,在所謂先進文明的“侵襲”下,他們不得不在游牧與定居之間游蕩。不過,這是一部女人的書,似乎應(yīng)該蕩氣回腸的歷史,在遲子建的筆下,在“我”的口中,是一個個普通人的生活,自然、生動、詩意、悲情……
人與自然
故事由“我”的誕生開始,“我”出生在寒冬,有一個姐姐也出生在嚴(yán)冬,但因狂風(fēng)掀了母親生產(chǎn)用的希楞柱,姐姐受了風(fēng)寒,出生兩天后就死了。自然賦予鄂溫克人一切,也會不時殘酷地收回它的`恩惠,“我”的父親林克死于雷電,姐姐列娜、第一任丈夫拉吉達在風(fēng)雪中永遠地睡眠,第二任丈夫瓦羅加被熊揭開了腦殼。
即使自然很無情,但鄂溫克人并不愿意離開森林?墒乾F(xiàn)代文明在“侵襲”,伐木工進駐森林,鐵路公路伸進深山,動物四處逃散。鄂溫克人下山定居,依舊的游牧生活又將他們帶回森林,定居點激流鄉(xiāng)最終成為一座空城。只是人心開始浮躁,有的年輕人甚至走上歧途,如孫子沙合力因盜伐天然林被判刑三年;外孫女索瑪不停地與不同的男人幽會,然后不停地流產(chǎn),無法出嫁。為了孩子們,女兒達吉亞娜籌建了新的定居點布蘇,可是“我”覺得他們終有一天還是會回到山林里。
人與人
在人與自然的大主題下,人與人的故事是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里面有數(shù)段美麗的愛情。如母親達瑪拉,在年輕時與兄弟倆相遇,兄弟倆都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以射箭一決勝負,最終林克成了達瑪拉的丈夫,而伯父尼都薩滿孤獨終生。在林克去世后,尼都薩滿再次追求達瑪拉,可是弟媳不能嫁哥哥這一族規(guī),扼殺了兩人的愛情,也讓兩人的生命日漸枯萎。
而姑姑依芙琳的愛情則是一場悲劇。她嫁給了不愛她的坤德,怨恨充斥其一生,她甚至討厭自己的兒子金得,認為金得如坤德般懦弱。她為兒子安排了一場婚事,金得反抗不得,上吊自殺了。坤德令依芙琳再次懷孕,可是依芙琳千方百計地讓自己流產(chǎn)了。
人與神
鄂溫克人信奉薩滿。在小說中,薩滿確實具有神力,能呼風(fēng)喚雨,救人性命。可是薩滿也為身上的神力,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妮浩繼承了尼都薩滿的衣缽,可是妮浩每救一個人,就要失去自己一個孩子。但是身為薩滿,她的職責(zé)就是救命,即使是有罪的“馬糞包”和偷吃馴鹿的少年,她也要穿上神衣,跳神救之。最后,妮浩為祈雨救火而死。
茅盾文學(xué)獎如此評價此書: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與鄂溫克族人的坦誠對話,在對話中她表達了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堅持信仰、愛憎分明等等被現(xiàn)代性所遮蔽的人類理想精神的彰揚。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00字 篇3
讀《額爾古納河右岸》,我想,我對平等的認識,已由淺入深。平等是沒有種族界限的,人、草、木、石、獸都有共同的生存權(quán)利。平等文明無條件的,它像無聲的細雨,悄然滋潤萬物。
這本書講的雖是一個東北少數(shù)民族鄂溫克族的生存故事和百年滄桑,但在他們與大自然的對話中,平等卻無處不在,它埋鋪在故事的字里行間。
卷首的第一句是女主人公的心里獨白:“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已過九旬的鄂溫克族的最后一位酋長的女人,把雨和雪、跳動的火焰當(dāng)作聽眾,故事從清晨講到了黃昏,她回憶了一生,從女孩到暮年。那句話像清風(fēng),吻了我心內(nèi)的平靜湖面,蕩起陣陣感動的波瀾。在漫長的歲月里,她和雨雪是相互作用的,她們成了老熟人。這一份跨越種族的`平等,也愈鮮明了。我忽然想起了現(xiàn)代社會里一直提倡的“人人平等”,理念很好,只是人類中心主義太根深蒂固,當(dāng)人們提到平等時想到的幾乎都是人類之間的,但其實平等是無關(guān)種類界限的,不是嗎?人存在于天地之間,其他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也同在這天地,萬物都平等地存在著的呀。
鄂溫克族生活在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河古岸,他們與馴鹿為伴,享受著大自然恩賜的同時也在艱難地生存,他們要征服自然嗎?不是。樺樹林是他們的皮膚,清溪流是他們的血液,馴鹿是他們的眼睛……大自然承載了他們的全部,他們把全部交付給了大自然。女主人公在小的時候,親眼見證了一頭灰色的馴鹿仔代替病重的姐姐列娜去了一個黑暗的世界。姐姐的“烏麥”找回來了,但那頭原本活蹦亂跳的小鹿卻再沒了生息。母鹿失去孩子的同時也失去了哺乳能力,直到姐姐意外死去,母鹿才重新有了奶和活力。馴鹿失,姐姐得;姐姐失,馴鹿得。人和動物,沒有任何一方是無償?shù)母冻龊偷玫,生存?quán)利誰都沒增,誰也都沒減,大家都是平等的。
火種是鄂溫克族的希望之一,他們不管遷徙去哪都帶著,百年來從未變更。故事的末尾中,鄂溫克族的生活方式和現(xiàn)代文明沖突不斷,生存環(huán)境漸劣,族人決定下山定居,卻沒帶走火種。他們說布蘇的房子里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種了。不愿意去定居而留在山上的女主人公獨自坐在火塘前無奈而憂愁:我們的火種是用鐮刀和石頭打出來的,而布蘇的火里沒有陽光和月光,這樣的火,怎么能使人的心和研究明亮呢。孫子安草兒往火塘里添了幾塊柴,她又想起族人燒火從來不燒鮮木,只用樹木里的枯枝斷木。他們看到漢人門房前后堆著滿滿的劈得整整齊齊的柴時會心疼不已,好像躺在那兒的不是柴,是他們。
列夫·托爾斯泰曾道“我們平等的相愛,因為我們互相了解、相互尊重。”鄂溫克族在百年光陰里握緊了自然的手,和它一起去感受變化、感受疼痛。平等不再只是“人人平等”,而是“眾生平等”,它們都基于對天地和諧的期望,都是對精神靈魂歸屬的尋求。于是,平等,讓所有的渺小成為不渺小,讓所有的平凡成為不平凡。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00字 篇4
《額爾古納河右岸》,是遲子建的一部長篇小說,它讓我一直從九月讀到十月,又到十一月。小說精美的語言、曲折的故事讓我愛不釋手。它采用一個九十歲的女人的自述,描寫了二十世紀(jì)時東北少數(shù)民族鄂溫克人的生存現(xiàn)狀和百年滄桑:這些鄂溫克人與馴鹿相依為命,生活在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他們隨馴鹿逐食而搬遷、游獵,記錄了民族中神秘的部落文化和與大自然及其他人群的生命抗?fàn)。在生命的不斷更替中、在時光無盡的流逝里,小說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一段段感動人心的故事情節(jié)。
這部書記錄了近百年的歷史,是鄂溫克民族歷史的活化石。同時,在作者的描述里,這部生硬的歷史片又充滿了眾多的摯愛:有父母制造的風(fēng)聲、有我和兩任丈夫的愛情、有眾多子女們的愛情、有兩個薩滿對部落眾人博愛、有朋友間的厚愛、有……,這些鮮活的生命,讓人不禁沉醉其中。同時,民族部落的特殊性:烏力楞、薩滿、馴鹿、跳神、巖畫、木庫蓮、狩獵、蹲倉、樹葬等等,為讀者這個呈現(xiàn)出一幅幅從未感受過的畫卷。整部作品共分四個部分,清晨、中午、黃昏、半個月亮,以此來寓意生命的意義,“我和雨和雪都是老朋友了”,等等,象征著對大自然流逝規(guī)律的墨守與遵循,作品中眾多生命的生與死,也揭露出事物及自然的更替交換,“唯有自然是永恒”的道理。
小說里的主要人物,一是我自己,一個女人生長的歷程。二是我的家族中的角色。三是部落里有特征的人物。其中,對于兩個薩滿的'描寫,都栩栩如生,給人以血肉痛息之情。同時,隨著外界人群與自然災(zāi)難的來臨,部落中也發(fā)生了更多的故事,涌現(xiàn)出面對生死、面對痛楚、面對有無的抉擇。從清晨到半個月亮,整個鄂溫克民族正由興盛走向消亡,從山林轉(zhuǎn)向村鎮(zhèn)。而他們,也正在接受著這種生死命運。最讓人可悲的,帶給這種文化消亡的力量,不是自然中的瘟疫、不是自然災(zāi)害、不是日本人和俄國人,不是國民軍,而是某種要求轉(zhuǎn)化為文明的力量。
這種難以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在個體身上表現(xiàn)為:天災(zāi)中死去的林克,在冰天雪地里死去的拉吉達,與熊搏斗死去的瓦羅加……每個人的命運都在那片原始的山林里一點點的上演。不斷有人誕生,不斷有人上演著死亡,重復(fù)著悲傷……,同時,整個部落也在沿續(xù)了相同的情形:進化、發(fā)展、衰落、消亡。如同小說的四個主題:從早晨到半個月亮?删驮诒瘋耐瑫r,勇敢與勤勞的鄂溫克人,又深懷著大愛,在命運面前的殊死抗?fàn),演繹了一代又一代的愛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獨特民風(fēng),一代又一代的生死傳奇,顯示了弱柔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撓的精神。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女人的男人,你一定要去讀這部書,因為它如同一個曼妙的女子在對你輕聲耳語;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男人的女人,這部書不可不讀,因為里面有個女人在對你講述一個個悲壯、感動的愛情故事。如果你不喜歡什么男人和女人,那么你不得不去讀這部書,它將會告訴你,如何去面對世界和生活。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00字 篇5
有人曾經(jīng)對我說:“你不是鄂溫克人么,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呀!边@樣的話我確實也聽過了許許多多遍。不過這句話確實也不假,我的爺爺確實是一個土生土長鄂溫克人,可是足骨老早就病逝了。我對與鄂溫克人的了解,也僅僅不過是指導(dǎo)在乾隆時期俄國占據(jù)了額爾古納河的東岸?墒俏业募亦l(xiāng)到底是什么樣的好像并未有人提起。我掛著這么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稱號,住在了一個漢化的城市中。
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中,記錄了大概從民國到文革時期的一位九十歲的老鄂溫克的老婦人經(jīng)歷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幾位蒙古人,依靠著馴鹿打獵為生。從一個獨特的眼光看待了中國近代史。在中華人民中的一個微不起眼的民族中展現(xiàn)了一種中華人民的鮮有的骨氣與精神。在一個看似野人的生活習(xí)慣中有著對于生命的獨特體會。
對于中國文學(xué)來說《額爾古納河右岸》,可以算是一個文學(xué)中的純天然。全篇在描寫著那些或愛或恨的人們生活在森林中,那不為多數(shù)人知道的地方。躺在“烏力楞”中,透過排煙孔中仰望著漫天的星空,活在“四四方方的天空”中的人們怎么能體會得到那種悠閑。劃在月光籠罩的湖水上,沉浸在怒吼的風(fēng)聲中,跳舞在綠油油的草地上。
最使我震撼的是有許許多多的平凡的人,安詳?shù)厮廊チ吮环湃氚撞嫉目诖,人到了向陽的山坡上。這一切好像并未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其中就有這樣一首神歌:“會領(lǐng)取了遠方的人呀,你不要懼怕黑也,這里有一團火光,為你的行程照亮;觎`去了遠方的人啊,你不要在惦念你的親人,那里有星星,銀河,云朵和月亮,為你的到來而歌唱”。他們的那種對與自然神靈與人類的靈魂的.敬畏還是在現(xiàn)代還是鮮有的。
再開篇中作者寫下了“雨和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看老了!笔茄剑谶@個斗轉(zhuǎn)星移世界中,人在隨著時間而變老而大自然卻不會。有人胸懷壯志想起青年時的那天馬行空的幻想,可是有時看起來是那么可笑。有人說自己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事業(yè)與完美的家庭,可是有時看起來自己卻有時那么的卑微。人性也在這幅畫的社會中漸漸萎縮。
可以說上篇是一個淳樸的鄂溫克人的生活情景,中篇是與日本民族發(fā)生的碰撞,下篇是與漢族發(fā)生的碰撞。本來是安定的鄂溫克人,用精神信仰征服了日本人,漢族人用著狂熱的對政府的崇拜破壞了鄂溫克人,在鄂溫克人對于薩滿的那種超自然的力量的崇拜中寄托了百姓對于美好的期望中,可是誰能猜到最后的結(jié)局只是選擇留下的是年俞九旬已風(fēng)燭殘年的女人和智力始終如孩子卻很淳樸的安草兒。一個看似不美滿而且包含無奈的結(jié)局,一個曾經(jīng)完美的文明仿佛在簡簡單單的九十年中衰亡。
在“貝加爾湖畔”的歌曲中有著這樣的一句“多少年以后,往事隨風(fēng)走,那紛飛的冰雪留不下溫柔,這一生一世,時間太少。”其實誰知一百年后誰還能想起那不知名的主人公與那曾近五千年的文明。而留下的也只是那片綠油油的草原,與潺潺的額爾古納河。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00字 篇6
說實話,我最怕寫書評或讀后感之類的文字。好好的一本書,一百個人讀或會有一百種感受。每個人在讀的過程中都有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的感悟,無論你的讀后感寫得多好,說到底不過是一己之感,恐失偏頗。但看到好東西,總想與人分享,也是人之共性。所以很愿意把自己最近讀的一本書推薦給朋友們。
這便是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文字清新,如詩如訴?此破降臄⑹,娓娓中夾雜著摯愛,平靜中潛伏著激情。并無曲折復(fù)雜的情節(jié)設(shè)計,但一個弱小民族的一支小小部落,其百年風(fēng)雨“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作家筆下的森林、馴鹿、風(fēng)雪、河流乃至日月星辰,無不充滿靈性,讀之如神游白山黑水之間而忘一身所在。游獵在森林中的鄂溫克人,他們簡單卻快樂自足的生活方式、樸素卻濃烈直率的愛恨情仇、原始卻真摯堅定的對生命與自然的敬畏……是如此撼人心魄。每每合上書的時刻,都感覺身邊的一切仿佛那么不真實。我們的所謂現(xiàn)代文明,或許是技術(shù)與物質(zhì)生產(chǎn)的進步,但誰敢說不是距離我們的內(nèi)心,距離人性中最初的真實,漸行漸遠呢?
遲子建是個多產(chǎn)作家,很難說這本書就是她的巔峰之作。但正如作家自己所說,她寫這本書,無法在青島海洋大學(xué)的家中進行,而是在故鄉(xiāng)(漠河)的大興安嶺山間小屋里完成的。面對著山林、月亮,呼吸著額爾古納河谷上吹來的風(fēng),作家仿佛獲得了無窮的創(chuàng)作源泉。為寫這本書,她曾經(jīng)用三個月的時間呆在哈爾濱的圖書館里閱讀鄂溫克人史料,僅筆記就做了9萬余字。我說這些,倒不是贊揚作家的勤奮,而是我相信她浸淫在歷史與鄉(xiāng)情中,已在精神中與她創(chuàng)作的人物合為一體,再憑借如花妙筆,傳遞給我們的必然是觸及心靈深處的悸動。我無意也無法對本書所涉及的“民族史詩”探幽發(fā)微,只想在此說明,看慣了現(xiàn)代都市中的繁華表象,《右岸》猶如從山林深處不期而至的清風(fēng),拂開一角久蒙的'心塵,使我們有機會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完稿之日,也是作家遲子建深愛的愛人車禍去世三周年之日。寫《右岸》的時候,作家的方桌上擺著一臺電腦,還有她愛人生前最喜愛的一盆花。完稿那天晚上,她“在姐姐和弟弟的陪同下來到十字路口,遙遙地靜穆地祭奠著愛人。被焚燒的紙錢在暗夜中發(fā)出跳躍的火光,就像我那一刻顫抖的心”。2002年,遲子建在愛人意外離去后,曾懷著極大哀痛寫就后來多次獲獎的中篇小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小說的第一句,女主人公說:“我想把臉上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讓人看到我的哀傷。”遲子建曾坦言:“這篇小說(《夜晚》)寫了我想寫的,對愛人的哀思也滲透了進去!蔽腋杏X,《右岸》依然滲透著這種“哀思”。經(jīng)歷過生活的變故與情感的傷痛,遲子建說:故鄉(xiāng),是上天送給我的愛人。鄉(xiāng)情、愛情、親情,糾變成一種特有的淡淡蒼涼,猶如額爾古納河的晨霧一樣籠罩著《右岸》,塑就了《右岸》渾然一體的悲憫風(fēng)格。尤其是書中涉及多處生離死別的描述,筆調(diào)愈是平淡,愈是透人腑肺,每每令人掩卷,熱淚長流。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00字 篇7
合上書,眼前是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坐在額爾古納河畔,述說著一支鄂溫克氏族百年來的歷史。這是一個神奇的民族,他們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以馴鹿為舟,以打獵為生,繁衍不息。而神奇之處,在于他們引起了我對生與死,神與人的思考。
大自然的生老病死,仿佛一個輪回!耙盎馃槐M,春風(fēng)吹又生,”正是有了這輪回,生命才得以繁衍至今。而鄂溫克人生于自然,長于自然,他們的命運似乎也參與到了這自然的輪回當(dāng)中。
作者寫了一支氏族近百年來的歷史,這其中最不乏生命的來與去。主人公經(jīng)歷了父母、親人、愛人、兒女的離去,對生死也許看得淡了些。就連我這樣的閱讀者,剛開始看到主人公失去父親,或那個與狼搏斗的老達西死的.慘烈,心中還有些痛惜,后來漸漸看到主人公的兒女也離她而去,心中已不再起波瀾。鄂溫克人喜歡風(fēng)葬,好像這樣死后也能融于自然,繼續(xù)過鄂溫克人的生活。
鄂溫克人信仰薩滿教。書中主要出現(xiàn)了兩位薩滿,他們有同樣神奇的功力。比如神奇的預(yù)知能力,每當(dāng)氏族中有人去世,薩滿總是第一個知道的。還有最著名的祭祀跳神。當(dāng)氏族中或別的氏族有一些棘手的疾病,就會請薩滿去跳神。薩滿穿上神衣舞蹈,打起神鼓唱起歌,疾病就會離那個人而去。但是神總要帶走一條生命,一條生命留下了,另一條生命就要替他走。尼都薩滿為列娜跳神時,代她走的是一只馴鹿仔。妮浩就沒這么幸運了,每當(dāng)她跳神救回一條命時,就要失去自己的一個孩子。用自己的親骨肉換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這對于一個母親來說是多么痛苦啊,但是妮浩每次都選擇去跳神。薩滿就像是人與神之間的使者,也許在他們眼中,眾生皆是平等的,都是需要拯救的。
鄂溫克人崇敬火神,無論去哪里都帶著火種。他們不能往火中吐痰,灑水,不能往里面扔不干凈的東西。當(dāng)鄂溫克人打到熊或堪達罕的時候,薩滿就要祭瑪魯神。還有“白那查”山神,獵人行獵時看見刻有山神的樹,就要給他敬奉煙和酒,還要摘槍卸彈,下跪磕頭祈求山神保佑。從山神旁邊經(jīng)過,不能大吵大嚷。鄂溫克人崇敬各種各樣的神,但這些神歸根結(jié)底是來源于自然,這是對生命的敬畏。正是這信仰才讓鄂溫克人形成了自己的風(fēng)俗文化。
命運,在書中是讓人捉摸不透的。比如達西死后,瑪利亞就懷孕了,或者妮浩給自己的孩子取植物的名字,結(jié)果他們的生命都像植物一樣脆弱,而且死亡也與相同的植物有關(guān),又或是主人公的愛情,始于熊,終于熊……讀著讀著,會覺得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安排好了的,他走完了該走的路,就離開了。一個人的故事結(jié)束時,總會想如果他的命運不是這樣,故事又該如何發(fā)展。但命運似乎是不可抗拒的,它該如何,就如何。
跳神救人,一命償一命,這些情節(jié)在現(xiàn)代人看來似乎有些迷信,但世界總不是我們想象的樣子,還有許多未知,也不是在等待著人們?nèi)ヌ剿,而是它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被發(fā)現(xiàn),也不被打擾,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探究它的真假。就像這世世代代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畔的鄂溫克人,奔騰的河水帶走了時間,沖刷了歷史的印記,帶不走的,是堅守。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00字 篇8
聽說遲子建這本書是幾年前的事了,但沒有找來看。一直覺得與書相遇是一件與機緣有關(guān)的事情。
有些時候,可能會特地跑到書店尋找,或在圖書館的書架前逡巡,充滿期待的目光掠過或新或舊的書本,像貪戀溫度的手指輕輕的撫觸。但倘使是在某一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心緒被無休無止淅淅瀝瀝的雨攪得紛亂,郁積了一股莫名的煩悶,回頭的時候,恰好看到朋友手上拿著一本《額爾古納河右岸》。眉眼間頓添了欣喜,抑制著涌上來的小興奮對她說:“看完借我!边@,豈不是更妙!
遇到一本好書是緣,傾聽一個好作家講一個故事是幸運。和這本書的相遇,便是這樣的一份欣喜,它輕易地驅(qū)散了陰雨帶來的不快,使我的心情變得清清爽爽。
它第一次以長篇小說的形式展示了我國東北少數(shù)民族鄂溫克人的滄桑歷史和沿革變遷。為我打開了一幅以一個民族的歷史為背景的斑斕畫卷。畫風(fēng)并不粗獷,充滿溫情和悲憫的情懷。
故事久遠但輪廓清晰,緩緩地流淌出來,從一個年屆九旬、這個弱小民族最后一位酋長的女人嘴中。她將她的故事講給雨和火,講給兒孫搬遷時遺漏在營地的東西,講給自己鹿皮口袋里那些喜歡的物件和一束剛采摘的紫菊花……并不執(zhí)意念給讀者。斷斷續(xù)續(xù)的低沉而不沙啞的聲音有節(jié)奏地敲擊著空氣,灑落下點點帶著塵埃的星光。讓我的心慢慢融化在他們的故事里。
這是一個與馴鹿相依為命的民族。他們在中俄邊境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保持著一個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習(xí)慣,馴鹿帶領(lǐng)著他們遷徙或者停留。
他們居住在尖頂有孔可以看見星星的“希楞柱”里,那是一個游牧民族拆遷便利的臨時之“家”。不同于我們傳統(tǒng)的紅瓦白墻的磚架建筑。它本身由木頭制成,在森林中與樹木和諧的輝映,不顯得突兀。尖頂處的小孔既是火塘排煙的通道,又用于與自然溝通。一個可以看著星星入眠的民族是浪漫的。那種大自然的“赤子”的真純是我們這些被機器和工業(yè)文明“喂養(yǎng)”的現(xiàn)代人早已失去了的。
他們保持著一種原始的情感:熱烈的愛和瘋狂的恨。用不完的“咆哮”的激情。沒有面具,也從不偽裝。因不能迎娶自己心愛的女人,被迫從母命結(jié)婚的金得在新婚的篝火燃燒的正旺的時候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用盡自己一切的愛和力量去拯救別人的妮浩,流干了自己的眼淚;悲哀不幸繼而轉(zhuǎn)向怨懟仇恨的伊芙琳聲聲咒怨。不管是愛,還是恨。它們都注入鄂溫克人的'血液里,再通過毛孔和呼吸釋放出來。真實,干凈,讓人動容;驉,或憐,或怨,或恨。都毫無做作和掩飾。
他們保持著一種原始的勇氣,在大自然給予的傷害面前從不坐以待斃。他們絕對會奮起反擊,即使死亡也不會認輸。白災(zāi)(雪災(zāi))對他們以之為“親人”的馴鹿有巨大的威脅。男人們從集訓(xùn)營回來,顧不得洗去滿身的疲憊就去找尋在大雪中走失的馴鹿。嚴(yán)寒奪走了女人的第一任丈夫——健壯的拉吉達。
他們信奉瑪魯神和薩滿。依賴薩滿跳神來治療疾病,趨避災(zāi)禍。黑夜來臨,薩滿披掛神衣神帽,敲起神鼓,跳起身子輕盈的舞蹈,舞姿里飽含著噴薄欲出的激情。他們用自己的神力保佑自己氏族善良的人們和馴鹿。仿佛遵循著某種交換的定律,薩滿救起一個生命,便要失去另一個生命。這生命有時候是某只有靈性而善良的馴鹿,但通常卻是和薩滿最親近的人。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00字 篇9
《額爾古納河右岸》記述了一個長達百年的故事,這個故事是由一個九十歲的女人自述的,故事描寫了我國東北少數(shù)民族鄂溫克人當(dāng)中的一支的百年滄桑:中俄邊界、與馴鹿相依為生、風(fēng)葬、鹿鈴、白樺樹、獸皮、薩滿的跳神,這個故事與其說是一個故事,不如說是百年的歷史。
百年里,這個部落歷經(jīng)無數(shù)風(fēng)風(fēng)雨雨:天災(zāi)、瘟疫、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文革……
他們是頑強的,他們沒有敗給災(zāi)禍,最后卻敗給了某種要求轉(zhuǎn)化文明的力量。最終,他們放棄了游牧,選擇了定居,還在堅持原有的生活方式的僅剩兩人:安草兒和“我”,幾經(jīng)風(fēng)雨的頑強民族終于衰落得不堪入目。
他們的住處叫“希楞柱”,既簡便又浪漫,頂端留有的一個排放煙氣的小孔里可以看到星星。這是多么美妙的住處!每晚都有星星陪伴入夢,豈不比那些密不透風(fēng)的磚瓦房強上萬倍!這種浪漫,也許我們永遠也體驗不到,因為我們有“先進”的文明,但我們沒有那顆純真的心。
他們很勇敢,男人們從集訓(xùn)營回來,顧不上洗去滿身疲憊,就去尋找在白災(zāi)中走失的馴鹿,他們沒有畏懼嚴(yán)寒,然而寒冷還是帶走了女人的第一任丈夫——健壯的拉吉達的生命。雖然他們并不是每一個都那樣勇敢,但每一個都一定很勤勞,他們各司其職,把整個部落打理得井井有條。
他們信奉嘜魯神和薩滿。薩滿輕盈的舞步帶走了疾病,災(zāi)禍,但也仿佛遵循自然的某種交換定律:薩滿每救起一個生命,就要失去另一個生命,這個生命有時是陪伴人們的馴鹿,有時是薩滿身邊最親密的人。黑夜來臨,薩滿披掛神衣神帽,敲起神鼓,跳起輕盈的舞,他們用自己的神力保佑自己氏族的人們和馴鹿。
遲子建的這本《額爾古納河右岸》打動人心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書中人們純凈如云彩的對愛情的理解。不需要太多束縛,不需要過多言語的渲染,甚至不需要猶豫。當(dāng)年有兩個人追求女主人公的母親,而當(dāng)問道她喜歡誰時,她卻在一笑間回答說都喜歡,沒什么可糾結(jié)的。
在作品里,生命的消逝就是轉(zhuǎn)瞬間的事,。林克被閃電奪走生命,拉吉達死于嚴(yán)寒,瓦羅加在與熊搏斗中死去……不斷有人誕生,不斷有人死亡,重復(fù)著喜悅與悲傷,如喝水吃飯般簡單的死亡讓你恐懼,然而當(dāng)你看到那些很小就死了的孩子或者馴鹿仔,被裝在白口袋里,扔在向陽的山坡上,痛楚就會轉(zhuǎn)化成溫暖,你心中又升起了希望。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一樣?xùn)|西——“靠老寶”。這東西是個容器,它里面會裝著肉干,水之類的有時可以救命的東西。它可以用來幫助迷山的人們,即使不是同一個部落的人,他們也不會去追究誰動了里面的東西。他們所需防范的只有黑熊,這種不帶任何功利性的贈與在今天極為罕見。
讀完《額爾古納河右岸》這本書,我有這很深的感觸。這并不是一部史詩巨著,但書的字里行間卻無處不透露著真摯的情感,書中語言也并不華麗,質(zhì)樸簡潔,可依舊能打動人心,一本書勾勒出一個民族的百年興衰,一直到最后只剩下兩個人。這部書里,我們體會了死亡與新生,但這個部落也許再也不會有了新生。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00字】相關(guān)文章: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書筆記(精選15篇)06-14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01-18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通用24篇)10-27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通用27篇)08-08
關(guān)于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通用16篇)08-13
左岸是冬,右岸是春作文07-19
高一作文900字:岸與岸的距離02-16
水與岸作文09-10
水與岸作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