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潤青城散文
春雨綿綿,似無絕期。忽一日雨歇,鳥兒迫不及待地躍上高挑的枝頭,甩開嗓子唱和。
和鳥兒一樣,耐不住性子地翻揀出發(fā)霉的記憶,晾曬到心頭的高枝兒。許是為了與窗外那片翠碧的世界呼應,一縷水潤、青幽的記憶之絲,時隔幾年的時光,逐漸清晰地顯影。
我知道,那抹影,是巍巍青城。
對青城的認識,原來僅限于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尤其是《笑傲江湖》,那個身材矮小、面目猥瑣、胸中滿是溝壑的青城派掌門余滄海讓我印象深刻,每每想起,腦子里與之一同閃現(xiàn)的,居然都是川劇那變化多端到有些詭異的特技“變臉”。
都說“問道青城山”,這些年的旅途中見過太多真真假假、沾染各種風塵習氣的寺廟、道觀,甚覺無趣,故而對道家圣地青城前山無感,絲毫沒有前去“問道”的欲望,倒是當?shù)赜讶藗兌啻瓮扑]的青城后山,常思之,念之。這次從記憶里浮現(xiàn)出來的,正是前年國慶期間曾去短暫一游的青城后山。當?shù)氐挠讶藗冊谔┌补沛?zhèn)喝茶、聊天等我們,我們一家三口走的是順時針的中環(huán)線,由泰安古鎮(zhèn)出發(fā),經(jīng)五龍橋、龍隱棧道、又一村,坐白云索道上行到山頂,然后步行下山,經(jīng)翠映湖、飛泉溝再返回泰安古鎮(zhèn)與友人匯合。
記憶是有選擇性的,經(jīng)過百余個日夜的篩洗、沉淀、拆分、組裝等,當年游玩的細枝末節(jié)已是舊夢依稀,清楚遺留下來的唯有一個字——青;而再細究下來,與青有關聯(lián)的,又是一個字——水。水潤,城青,此乃“青城天下幽”是也。
所謂山水山水,若山孤水乏,山是枯瘦的;而若水寡山空,水又是平淡的;唯有山擁水水繞山,秀水青山互相映襯,互相滋養(yǎng),山才多一分嫵媚,水才多一分雄奇,方是有趣味和游興的攬勝佳景。青城后山正是這樣一處絕妙的所在。
似乎從泰安古鎮(zhèn)起始,一路都有水這個忠實的旅伴時刻相隨。在古色古香的小鎮(zhèn)里,它時而是民居前石槽里的一汪秋波,石槽雕刻著古樸的花紋,滿覆蒼茫的青苔,藍天流云、翹起的一角飛檐、懸掛的一盞宮燈、垂下的幾串藤葛,全都印在秋波里。要是碰上一陣風起,秋波微皺,先前的印花布堆起細褶,而那被風催動的走馬燈,則在秋波上劃下一連串虛晃的疊影。要是恰好驚了石槽里的錦鯉,所有的影便都成了一團揉皺了的晃眼的綢;它時而又化作一股涓涓細流,隨路旁的石溝蜿蜒曲折,跌宕起伏,分岔纖細,匯合豐盈,或被山民用竹槽引到門前,嘩嘩嘩地跌入大瓦缸,或在一個拐角處消失身影,空余汩汩的歡唱。
離開古鎮(zhèn)漸進山里,水更是現(xiàn)出多種情狀。有時,它是林中一方波瀾不興的碧潭;有時,它又是橋下一道奔騰咆哮的急流。有時,它是悠然自得的銀魚,在林木草棵中穿梭、浮潛;有時,它又是橫沖直撞的玉馬,在山岬巖石間沖突、回旋。有時,它是騰空而出的蛟龍,直沖絕壁下的深潭,珠玉四濺浪卷雪;有時,它又是平鋪開來的白練,掛在丈余高的崖壁,疑是銀河落九天。有時,它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俠士,可聞陣陣的悶雷天搖地動,卻山高林深不知處;有時,它又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尋著潮濕的氣息鉆林攀峰,才千呼萬喚始出來……
道家講究“天人合一”,即便是沒有道家生活足跡的青城后山,進山的路也是費了景區(qū)管理者諸多心思,總的原則是因山勢、循水跡,盡量保持自然之風貌,橋、梯、棧道等應運而生,無不體現(xiàn)設計之精巧。橋或為兩端擱在溝坎上的簡陋大石板,或為水潭里兩列間隔排開的石墩,或為石塊壘砌成高高橋墩的單拱橋、多拱橋,或為鐵索斜拉木板鋪就的懸索橋。梯多是就著山勢開鑿或堆砌的石級,有幾處干脆就是手臂粗的鐵棍組裝的鐵梯,甚至還有直接在山石上鑿的僅容只腳上下挪動的石窩。棧道不得不說,尤其是位于龍隱峽的棧道,全長約六百多米,都是鋼筋混凝土仿木建造的,不細看,不摩挲,簡直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它們或以巨石為柱,或以懸?guī)r為依,或以鐵鏈為輔,或以木樁為撐,上下勾連,左右牽扯,凌駕于幽潭之上,繞行于飛瀑之間,宛如一條游龍在青山綠水中流連。
雖然時值初秋,山依然青翠,水依然溫潤,整個青城后山感覺就像是長養(yǎng)在天地之間的一塊青色老玉。掬一捧水入口,清冽、甘甜;吸一口氣入肺,潤澤、清新。靈魂似被圣物滌洗,不覺神清氣爽,過索橋,爬鐵梯,跳石墩,步棧道,穿罅隙,鉆飛瀑……仰頭,一線藍天,日光若打碎的金葉子漏過婆娑的樹影;俯首,一潭碧水,野魚在斑斕的石子間嬉戲,冷不防映出粉面的那個誰;遠眺,諸山蔥蘢,若有若無的紫色霧靄彌漫、飄渺;近觀,崖前的水簾薄如蟬翼,折射的七彩光暈夢幻、迷離;腳底下,濕濕滑滑,伴隨細微的嗞嗞聲,膽戰(zhàn)心驚里,伸手抓一把草木或是巖壁,抓住的卻還是濕滑、黏膩;半空中,那些可見的、不可見的水分子曼妙地飛舞,就像數(shù)不清的調(diào)皮的精靈,輕碰你的額頭,輕觸你的面頰,甚至輕吻你的嬌唇,或是在你的發(fā)梢、眉端、鼻尖,輕輕地漾著秋千;枝頭、葉尖、石壁上,水分子織就成細密的珍珠衫,有的匯集成盈潤的小水珠,嘀嘀答答敲擊著濕漉漉的青石板,或是滾進游人的衣領,冰冰涼,驚得人不由打起冷顫,尖叫聲劃破迷蒙的煙雨,又被不絕于耳的幽壑驚濤所淹沒……有時,明明已是山重水復疑無路,崖上偏偏“生”出一副鐵梯,待爬到梯頂,卻是豁然開朗,迎面的不是一掛飛瀑就是一串碧潭;有時,明明已是行到水窮處,扒開山藤掩映的巖壁,側(cè)著身子鉆過窄縫,面前呈現(xiàn)的又是綠如藍的潭,或是歡騰跳躍的泉……在青城后山無邊的美景里徜徉,居然也是在浩瀚的詩詞海洋里徜徉,種種體驗妙不可言。
過了又一村后,選擇乘白云索道上山頂。已是午后,纜車緩緩上行,風呼嘯而過,帶來吹面的寒意。索道的盡頭,隱沒在繚繞的云霧之中,山天一色渾然一體。俯瞰,萬樹飄搖,綠浪翻滾,驚濤陣陣起,恍如置身滔滔云天。這時,腦子里浮現(xiàn)的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高度果然產(chǎn)生境界。
下山,中途有一段路程只聞水聲不見水流,人便跟丟了魂似的,直到水流復伴山路而行,人才又有了精神。于是,一路走,一路思索老子與孔子在浩浩湯湯的黃河之濱那段著名的對話,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被蛟S,當年道家“天師”選定青城山結茅傳道使之成為道教“第五洞天”,該與水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水是其中重要的動因吧?于青城前山、后山來說,水便是它們的“道”吧?
及至下得山來,耳畔還在回響震天的水聲。裹著一身濕氣見到等待已久的友人,友人問感覺如何,笑著答他們:“不虛此行也!庇讶寺勓砸嘈,說:“這就對頭啰。你們來的還不是最好的時候,要是夏天來青城后山避暑,拿山泉水泡一壺香茶,往竹躺椅上那么一躺,三五好友侃侃龍門陣,再叫幺妹兒燒幾個拿手的山里家常菜,那才叫活得一個巴適!”
哇,于是期待某一個夏日故地重游,偷得浮生半日閑。
【水潤青城散文】相關文章:
水水水散文04-28
潤不開的念傷感散文05-01
水的遺址散文04-30
寫水的散文03-13
潤德泉畔游記隨筆散文04-27
云水謠散文04-30
青城的作文10-14
青城白塔04-29
青城避暑05-01
故鄉(xiāng)的水散文隨筆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