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的金裹銀散文
西府,是一塊古老美麗的土地,在這塊神奇的大地上,人們稼穡五谷,繁衍生息,世代傳承。千百年來,先民們在辛勤勞作中創(chuàng)造出了各色美食。 “金裹銀”就是其中的一種,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里,它與饅頭一樣,曾經(jīng)是鄉(xiāng)村人家廚房內很常見的一種食品。如今時代變了,人們生活的節(jié)奏如同旋轉的陀螺,或許是太快的緣故吧,很少有人再愿意馬鞍勞動、親手制作“金裹銀”了。其實,“金裹銀”是一種烙有時代印記的美食,每每想起,中老年朋友們心中那種悵然若失的情感不言而喻。
對我來而言,“金裹銀”最初的記憶可以追溯到四十多年前,那還是生產(chǎn)合作社時期。父母親在生產(chǎn)隊里掙工分養(yǎng)家糊口,我們姊妹幾個幼小,奶奶年事已高只能在家里做家務兼顧做飯。奶奶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叼空去一個離家不遠的荒坡里開墾了一塊兒地,當別人問起的時候她總是說想種點兒菜,其實到后來不是種了稻黍(高粱)就是種了蕎麥。那時政策是不允許私人種五谷雜糧的,生產(chǎn)隊長聽到了風聲便來查看了幾次,或許是礙于人老幾輩交情上的緣故,抑或是對老太婆沒有切實可行的懲治辦法,終究沒有說什么,臨走的時候還一再叮嚀不可張揚!奶奶自然高興得不得了,等干部們走了,老人家撫摸著我的頭說:“這下子可好了,我孫娃子有金裹銀吃了!”
秋天,稻黍成熟了。奶奶和母親趁著天黑把血紅血紅的籽粒捋下來搓簸干凈,一切都是顯得那么的神神秘秘、悄無聲息,不知不覺中活兒就干完了。到現(xiàn)在我也不知道稻黍是怎么晾干的,只記得奶奶把大伯家的磨坊打掃得干干凈凈后,就去生產(chǎn)隊的馬坊(養(yǎng)牛的地方)給飼養(yǎng)員說一聲便牽回了一頭牛。磨坊門口放一個大笸籃,戴了“掩眼”的牛一圈一圈又一圈地轉著,磨成碎片的稻黍從石磨沿口淌下來。石磨轉動的聲音轟轟隆隆非常聒耳,奶奶臉上卻始終掛著燦爛的笑容,白生生的面粉從籮子底下像雪花一樣,飄飄灑灑落到了笸籃里!
小小的我也參與到磨面的勞動中,奶奶折一只一尺來長的掃帚棍遞給我,讓我操心時不時地要“透”一下磨眼。貪玩調皮的我卻常常忘記了所“擔負的責任”,以致于磨子空研,響聲如雷、火星四濺時,方才慌忙上前!我的“不作為”舉動,自然免不了招來奶奶狠狠地數(shù)落。如今,有時候我感覺非常的遺憾,遺憾的是沒有操心看奶奶是怎么做金裹銀饃饃的,只記得一層白一層黑,味道香香甜甜!……
前幾天我回到家里,與母親坐在房臺曬太陽閑聊,不經(jīng)意間又說到了“金裹銀”。母親說:金裹銀的做法很多,用稻黍面、蕎麥面、玉米面均可;最好還是用玉米面,因為玉米面本身帶著一絲絲的`甜味,而且玉米面蒸熟以后是黃的、小麥面是白的,黃黃白白的顏色互相搭配,就真正的成了金裹銀啦!母親說,想做“金裹銀”先要發(fā)面,把泡好的酵水倒進小麥面后揉光放一旁,給玉米面里攙和少量的小麥面后也倒進酵水揉光,玉米面里攙和小麥面是為了增加筋道性。揉好的面團蓋住靜置,直到體積變大,撕開時看到里面呈現(xiàn)均勻的蜂窩狀為止。發(fā)酵好的面團還需要加入適量的食用堿,為的是去掉老面自身的那種酸味兒,撒上面撲后繼續(xù)揉光揉勻。先搟開玉米面團撒上面樸卷起來放一旁,再搟開小麥面團后又把剛才搟開的玉米面卷拿過來鋪在上面,兩種面重疊一起用手壓實,卷起來后頂?shù)肚谐啥缱笥业男《,裝進屜籠的時候,切口朝上豎著放。開始是旺火,后為中火,二十分鐘的時候改為小火,大概一共有二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就足夠了。饃熟了,揭開鍋蓋首先是撲鼻而來的饃香味,熱氣漸漸散去,惹人愛憐的“金裹銀”依稀可見,白黃相間已渾然一體,這時候也顧不得燙了,急不可待地捏一個咬一口,白的(銀)筋道綿柔,黃的(金)香甜酥口,誘人的味道怎么也喂不飽肚里的饞蟲,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
記得07年的時候,我在西安某市場見到一家饃店在蒸制銷售“金裹銀”饃饃,曾買了一些品嘗。味道總是沒有家里蒸制的好吃,有人說那是商家們?yōu)槲櫩偷难矍,用食用色素浸染而成的雜糧“面”做成的。對此說法,是不是真的我不得而知,只是吃不出記憶中的味道,不免讓人心存芥蒂!
舊時,人們的生活普遍貧窮,不得不種些五谷雜糧添補單調欠缺的伙食。如今,物質生活已富足有余,各種食材隨處可見,人們不但要吃得營養(yǎng)味美、安全健康,而且也要看著“養(yǎng)眼可人”,圖的或許就是那種充滿喜慶吉祥的“金裹銀”的好彩頭!
【漸行漸遠的金裹銀散文】相關文章:
我們漸行漸遠散文05-03
漸行漸遠03-15
漸行漸遠04-22
人生漸行漸遠隨筆散文03-24
漸行漸遠散文隨筆11-23
漸行漸遠的山村行當散文11-09
漸行漸遠作文03-22
漸行漸遠的夢想04-02
漸行漸遠的人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