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勤能補拙
不少同學談起學習,自怨自艾,總是責怪自己腦子太笨或是缺少天資,總是在陰影籠罩之下,讓無奈占據歲月,結果渾渾噩噩,碌碌無為,白了少年頭,空留一聲悲涼的長嘆。真的是腦子太笨,缺少天資嗎?我看未必。
在荷蘭,有一個剛初中畢業(yè)的青年農民,來到一個小鎮(zhèn),找到了一份替鎮(zhèn)政府看門的工作,他一生沒有離開過這個小鎮(zhèn),也沒有再換過工作。
也許是工作太輕閑,他又太年輕,他得打發(fā)時間。他選擇了又費時又費工的打磨鏡片作為業(yè)余愛好。就這樣,他磨呀磨,一磨就是六十年。他是那樣的專注細致,鍥而不舍,他磨出的復合鏡片的放大倍數,比專業(yè)技師的都要高。
借著他研磨的鏡片,他終于發(fā)現了當時科技尚未知曉的另一個廣闊世界――微生物世界。
從此,他聲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學院的頭銜。就連英國女王都到小鎮(zhèn)拜會過他。
創(chuàng)造這個奇跡的小人物,就是科學史上鼎鼎大名的荷蘭科學家萬·列文虎克。
“致力于每一個平淡無奇的細節(jié)的完善,終于在他的細節(jié)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學也在他的細已里看到了自己更廣闊的前景”,虎克的例子告訴我們勤能補拙的真理。其實,以勤補拙的遠不止虎克一人,像試圖以身體孵雞蛋的愛迪生,捏出“最糟”泥板凳牛頓等等,又有哪一個科學家生下來便是天才呢?對于天資和勤奮的關系,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郭沬若曾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fā)揮幾分;天資的充分發(fā)揮和個人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由此可見,自卑、消沉,自甘落后都是大可不必的,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然而,也有不少同學自恃天資聰慧,上課時隨便聽幾句,下課時就沉迷于游戲機的震撼中,有鑒于此,我們倒不妨設想一下:既然天資也是成功的條件,而且與勤奮成正比例,我們是否可以只保留天資,而舍去勤奮呢?
王安石在一篇題為“傷仲永“的短小文章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江西金溪縣有個方仲永,自幼誦讀詩書,并能出口成章。他的父母引以傲,全縣的文人,鄉(xiāng)紳都感到驚奇。方仲永的父親為了獲得人們的夸獎和饋贈,天天帶著幼子穿川過府炫耀兒子的詩才。由于仲永再沒有時間看書學習,結果他的詩才日漸枯竭,20歲時,方仲永已跟別人一樣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
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于學習,必干不成大事業(yè),甚至養(yǎng)活自己都困難;一個人,天資一般,如果能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想必大家對愛迪生“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的“天才公式”已經耳熟能詳,那么,就讓我們直面人生,正視現實,牢牢地把握今天吧!
【勤能補拙】相關文章:
勤能補拙的作文10-03
【經典】勤能補拙作文12-21
勤能補拙優(yōu)秀作文04-24
勤能補拙作文07-16
勤能補拙作文10-12
勤能補拙作文01-08
勤能補拙高三作文09-15
(精華)勤能補拙作文09-09
(必備)勤能補拙作文09-20
勤能補拙議論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