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
在這一條里,蘇霍姆林斯基提到,除了平常的學;顒、觀察和興趣范圍以外,學生還應當有一種豐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學生的(課外)閱讀,特別是在少年期。
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不應當把學生的智力生活理解成個人的'狹窄的小天地。
一個人既在豐富集體的智力生活,同時又在享受集體的精神財富。學習困難的孩子也可以參加科學——學科小組的活動和晚會。……在小組里,那種豐富的智力興趣的氣氛,激發(fā)他們去閱讀,而對他們來說,閱讀正是達到順利學習的最重要的補救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把學生的課外閱讀當成學生的智力生活,又一次強調了閱讀對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重要性。而要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最好就是在班級建立“圖書角”。
自從我校開展新教育以來強調讀書,建圖書角,把自己的書放在班上大家一起交換看,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其實挺不錯的。這條建議還談到了教師閱讀對學生的影響。大家最常說的就是:“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培養(yǎng)出愛讀書的學生!彼俅翁嵝盐乙嘧x書,堅持讀書才好。
除讀書外,蘇霍姆林斯基還建議通過成立各種學科興趣小組這種集體的智力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但是興趣小組的成員,往往都是學習能力比較強的,這就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排除在活動之外,其實是一種很殘忍的做法。今后要多注意讓后進生從閱讀開始,由淺入深,增強理解力,通過活動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和思考。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2
初讀這本書,感覺作者是個樸實謙和的人,前面的序言作者把自己放的很低,說自己寫此書不會是出于惡意,不妨讀讀,是一本無害的書。然后謙稱自己是一個沒有資格給老師提什么建議的人,但從這字字句句中我更能讀出鄭杰的一片赤子之心。他不能容忍任何一個字是不真誠的,他把自己放在一個善意的幫助者和溝通者的角度上,自然文章就多了情感,少了說教。
人們常說親其師,信其道,鄭杰更是深諳此道。為了能“奢望”給讀者一點點影響,鄭杰自表家門,陳述了自己從業(yè)經歷及建校根基:一是困難中的學校如何生存;二是這樣的`學校中的人們的生命質量如何;三是尋找到幫助學校和學校中所有人擺脫困境的原創(chuàng)力在哪兒。從他關注的問題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樣的人。第一條決定了他要做一個放低姿態(tài)、服務社會、多做實事的人;第二條決定了他是一個尊重生命、敬畏知識真理,關注師生需求以人為本的人;第三條決定了他是一個注重構建校園文化底蘊,喚醒人們靈魂,從精神層面激活人們尋求幸福的原動力得人。
這樣一個人文、低調、謙遜的校長,他的書也處處說到人的心坎上,許多東西感覺似曾相識,或是又得到了一次印證,似乎在與一位老友暢談,有點他鄉(xiāng)遇故交的感受。
本來我也不敢寫些評論他人的話,正是基于作者是一個真誠的人,一個懂得尊重和敬畏的人,是一個有一顆滾燙的赤子之心的人,我在這里也發(fā)自肺腑的妄談自己的感受,也保證沒有一個字是不真誠的,這篇小文如果有緣奢望被鄭杰校長看到,相信一定不會被人腹誹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3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是一本親切、可讀、實用且有益的書。這本書所收文章的作者以幼兒園一線教師為主,書中建議是他們對日常工作的經驗提升,內容全面,涉及幼兒專業(yè)成長的各個方面。這事一本關于如何做好幼兒教師的工作手冊,這本書得到了我的共鳴,我也在書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潘瑩老師《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中有這樣一段描述,讓我又回到了過去的一段記憶中。書中是這樣描述的:當孩子說老師等我長大以后送一幢房子給你,送一輛汽車給你?吹饺瞻㈤T說話時認真嚴肅的表情,老師心里是暖暖的,那時一種欣慰的喜悅。這也讓我想到了大班畢業(yè)時的情景。六月送走梧桐寶寶時,孩子們抱著親愛的老師依依不舍,淚流滿面。孩子們哭著走進幼兒園,哭著畢業(yè),但是兩種哭卻是截然不同的含義。前者是一種陌生與無助,后者是感激與不舍。這所有一切的改變是三年來老師溫暖的懷抱,無私的愛換來的幸福。
書中還提到幼兒教師的儀表要美,每位教師應該都應把儀表美作為極其重要的事情來對待。一次,我燙了一個新發(fā)型,走進教室,孩子們很新鮮的.圍著我轉了半天,都說老師好漂亮呀,比媽媽還要漂亮,這是至高無上的贊美了。孩子們雀躍圍著我,討論著新發(fā)型,小手摸一摸卷發(fā)的感覺,說一說新發(fā)型像什么。我們開心了一整天,忽然覺得和孩子們單純的小幸福是最令人珍惜的。我們要帶給孩子美,和孩子一起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
愛,不在花費的時間有多長,而在于相處的品質有多高。讓我們教師發(fā)揮自己的教育特長,陪伴著孩子們快樂成長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4
暑假里我讀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覺得本書對我們幼兒教師非常適宜,特別是對于我們今后的工作幫助很大,在書中第三章中講到教師要聽孩子的話,教師要抓住生活中的隨機教育,我覺得講得很有道理,下面的一個例子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 。
我們的午睡室邊上有幾棵含笑樹,午睡起床后總有幾個小朋友在那里看看玩玩,在每次午睡起床后總有兩三個、三四個一堆圍著在那里,當我走過去一看,他們手上都沾滿了泥,本來想大聲批評他們,但是我壓住了火氣想看看它們到底在觀察和什么,于是我問:“你們在干什么”?這時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在看泥土里有什么”?接著我繼續(xù)問他們:“那你們看見泥土里有什么?”“有小螞蟻”,“還有小螺絲”,“還有蚯蚓”,“還有西瓜蟲”,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說開了。我說:“小朋友你們觀察的真仔細,那你們再觀察一下,等一會記得要把小手洗干凈呀!”在吃完午點后我組織幼兒進行了討論,說說土壤有什么作用,土壤里還有些什么?小朋友興趣非常濃,你一言我一句的討論得很積極。
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到處都有教育的機會。有時我們之所以會錯過日常活動中這些大好的教育時機,是因為我們往往比較重視對幼兒進行有計劃的系統(tǒng)教育,而忽視偶然事件中的隨機教育。如果我們教師的頭腦里樹立起了隨機教育的觀念,善于捕捉隨機教育的機會,善于利用,那么教育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它們轉化為我們教育活動中的活教材,把握時機,積極引導,使幼兒在順其自然中掌握新知識,真正做到“有效有學”。如上面看似一個小小的觀察,卻滿足了孩子的部分好奇心,在孩子自己感興趣,想探究問題時,作為老師,隨時解答孩子們碰到的問題,有助于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最主要的是沒有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樂于提問,敢于提問。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5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 從中能學到好多有價值的知識。今天我們學的內容是教師的時間和教學階段的相互依存性。知識的難易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為什么歲數(shù)增加了,成績卻不行了?”但為什么他們在低年級時能處于同等地位?這就說明他們的智商應該是相差不大的。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點之一就是“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fā)現(xiàn)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的表現(xiàn)。
我們怎樣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務?做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跟上隊伍、都能輕松快樂的學習呢?那就是教會孩子學習!常言說:“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只要會學習,他們就不會落伍、就不會感到困難!可怎樣才能教會孩子學習呢?這就需要在孩子應當掌握的理論知識分量跟實際技能和技巧之間,確定一個正確的相互關系。這里可能是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態(tài)度在其中起著作用,也或者是我們的教師未能把學生的基礎夯實了,導致部分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出現(xiàn)斷節(jié)。
我們在講課的時候還要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學生體驗他所知道的那一點東西,那么學生的心靈對于知識的感觸就是遲鈍的,而在心靈沒有參與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沒有信念。由此我們還是得出那個同樣的結論: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的認識——這是教育素養(yǎng)的基本方面之一。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只有教師的思想才有可能去點燃它。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刻求知識的火焰。我們還要注意基礎知識的落實。在大綱里還要求教師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所以在低年級該讓學生學會的知識都要掌握、學會、領悟。雖然說著容易做著難,但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會盡力而為。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6
1、教師要熱愛學生。
熱愛學生大家都知道,也都會。但是長久地愛每一位學生,愛好學生,更愛“壞學生”,天天如此,恐怕不是每個老師都能做到。怎么辦?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教師要理解信任每一個孩子,理解他們的需要、想法,同時讓孩子理解自己。師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我相信有了這樣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定愛老師,老師讓熱愛學生變成事實。
2、教師要相信學生。
首先要讓學生自己相信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任何事情都會戰(zhàn)必勝,攻必克。其次,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是一個完整的獨特的個體,適時的放手,讓孩子大膽的去嘗試、探索、創(chuàng)造,允許學生出錯、失敗,在不斷的鼓勵、引導中過程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他們獲得成就感。
3、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分數(shù)論”“一分定差別”已不是新鮮事,受此影響,很多人忽視了孩子的個性發(fā)展。他認為,學生是具體的,沒有抽象的學生。學生的稟賦、才能、愛好和特長是各不相同的,要讓他們充分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他認為“教學和教育的藝術和技術就在于解開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爆F(xiàn)代社會需要多樣性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果每位老師都能理解的如此通透,我相信教育的春天已經來臨。
4、關注學生的素養(yǎng)。
“素養(yǎng)”一詞是這幾年我們教育中的流行詞,學科素養(yǎng)、科學文化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時間能力。各種素養(yǎng)中具有統(tǒng)率作用的當屬精神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素養(yǎng),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一個品德高尚的`老師就是一本行走的生動的道德素養(yǎng)活教材,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學生和諧全面發(fā)展,將來也能過上幸福文明的生活。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初讀這本《給教師的建議》,我受益匪淺。在教師路上行走的日子里,我將用心細細品味,不斷學習,不斷成長,遇見更美的自己。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7
作者在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教學中經常出現(xiàn)的情況:學生昨天上課時都懂了,但今天上課時,卻已經模糊甚至忘記了。
這是因為“懂得還不等于已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
上一章作者說到學習新教材不能讓學生停留在膚淺的理解層面,并避免在第一次學習時犯錯誤,而今天文章的重點在于“為了掌握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這是一個學習的遞進。
因為作者是前蘇聯(lián)人,書中例舉了很多他在教授語言語法方面的例子,看起來有些讓人不明深意,但我們只要將俄語換成漢語就不難理解。
看到這些語法,我就想起初中的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語文課本后面的附錄內容。這些內容都沒有正式印在課文正文里,但她也帶著我們仔細地從頭學到尾地學習了一遍,其實這些恰恰是語文學習的基礎。
還有初中的`政治老師在講解原始社會的一些篇章時,就采用了列出問題讓我們分組討論尋找答案的方式。這也印證了作者所提到的“在歷史課上和語文課上,對新教材的思考,多半是讓學生尋找剛剛講過的教材中的因果聯(lián)系和意義聯(lián)系。”
學習新教材時思考得越多,越有助于對教材內容的理解,看來關鍵就在于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思考得更高效,不僅可以減少完成家庭作業(yè)的時間,還可以縮短回課的時間,增加講解新內容的時間。這將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在家庭教育方面,閱讀可以讓思考更充分,特別是持續(xù)的親子閱讀。一個較長的故事往往需要許多天才能讀完,每天不僅需要傾聽,還需要對過去故事情節(jié)的回憶,還有故事前后發(fā)展的關聯(lián)。這時,就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作為承前啟后的鋪墊。在一個故事講完以后,留下的就不只是“又聽完了一個故事”這樣的簡單印象,還有這個故事值得被書寫的那些因素。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8
假期里,帶孩子去看病,公交車上暑氣逼人,剛坐下,就聽見一聲驚喜的呼喚“老師”,我回過頭,一個大男孩朝我笑著問出一句話:“老師,你還記得我嗎?”我很想張口能叫出他的名字,可是我從自己的記憶深處拼命搜索,但是卻毫無印象。一路攀談,知道他現(xiàn)在一家公司上班,干的還不錯。知道我和孩子去看病,他就一路陪同,直到將一切安頓好,他才和我告別,可是我卻依然沒能記起他的名字?墒撬囊痪湓拝s讓我認識到了作為教師的我們對孩子的心靈關注尤為重要。“老師,上學時你還給我縫過衣服呢!鄙习嘁呀浭迥炅耍踢^的學生已超過千人,可回過頭來看我的卻是那些平時不太關注的學生。
德國農學家蘇力貝克發(fā)現(xiàn):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僅有2℅的野草種子會發(fā)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種子的發(fā)芽率高達80℅,約為前者的四十倍。
這是為什么呢?蘇力貝克通過進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結論:絕大多數(shù)野草種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數(shù)小時內如果沒有受到光線的刺激(即使是,短至幾分之一秒)的刺激便難以發(fā)芽。
那我們口中經常提及的叛逆的、上課搗亂的、一無是處的所謂的“學困生”是不是也常處于黑暗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不應忘記給他們一縷“光”------一縷希望的光,一縷自信的光,一縷面對生活微笑的光……這一縷又一縷的光,看似微弱,看似微不足道,但它拯救的,可能是他(她)們的整個人生!
借用《給教師的建議》中的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尾:我們當教師的,應當記住對于每一個學習有困難的兒童,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民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上站住腳。我們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選擇這樣一條生活道路和這樣一種專業(yè),他不僅是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面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給予他一種自尊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9
幸得學校領導的安排,今年我接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教過一年級的老師一定還記得,有些同學在課的后半段要么發(fā)呆,要么玩橡皮、鉛筆,要么亂動、坐不住,即使自己想認真聽課,但管不住自己。也就是說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整堂課上都能認真的聽老師講,能維持的時間大約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鐘左右。培養(yǎng)孩子們的注意力是我重要任務之一。
《給教師的建議》中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書中這樣闡述:“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須懂得兒童的心理,了解他們的年齡特點。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tài)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一種自豪感!奔氉x之下,反復思考,理解為:我們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你就要將學的內容與他所掌握的與這一部分有關的知識讓他們發(fā)生聯(lián)系,他就會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會越集中。
實際操作中,我讓自己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我需要的和喜歡的,讓學生處于一種相對積極的狀態(tài)中。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營造閱讀期待,教學提問指向認知沖突,力求使問題有思維沖擊力,有探究價值。在課堂上,我放低師道尊嚴的架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把自己當成他們的'學習伙伴,適時地穿插幾句幽默的話語,調節(jié)課堂氣氛,收一收學生的心。
這些措施的實行,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內需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我們班的孩子常常會說:“哎呀!這節(jié)課怎么這么快就結束了!我都還沒上夠呢!”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0
最近無意中看到鄭杰校長《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一書,這本書用樸素的語言文字告訴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yè),就去做一個稱職的老師,一個快樂的老師,一個幸福的老師。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的《永不放棄》這篇文章,作者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睆倪@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
鄭杰校長說“一旦孩子被證明能在體育方面發(fā)展,又何必強求他非成為科學家呢?”雖然我們不是什么專家學者,但是我們可以讓一個孩子的優(yōu)勢盡量得到發(fā)揮。我想有“精氣神”的老師應該是一個對學生有無私的熱愛的老師。這是一種情真意切的、發(fā)自心靈深處的愛,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和無私的情懷。這種愛是對“人”的尊重、對“人”的珍視、對“人”的終極關懷。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簡單的情感宣泄,而是充滿人性關懷的睿智的愛。
讀著這一百條新建議,每一條都是那樣的真摯,也讓自己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有了全新的認識。我也希望自己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從容地做一個有“精氣神”的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1
幾縷斜斜的陽光透過玻璃照射在窗臺上,映射在我手中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上。春光是如此的明媚,我的心情不由得開朗起來。昨天那調皮搗蛋的學生被我一頓訓斥,想必也該平靜了吧,下周的研究課要上了,也該理理頭緒了;哦,還有兒子的學習,該查查了……一想到這些,心中不免有些躁,我急忙調整自己的思緒,生活要每天去面對,事情每天都會產生。好心情壞心情每天都要過。其實,在這個多變的`世界里,誰能活在世外桃源,每個人,每個時代,都有其特定的苦楚,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更不用說啦。正如魏書生老師所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是呀,“心境”本身就是一道風景。何不讓我們的心境盛開快樂之花。
身在教壇,笑擁春風。
腳踏大地,心安理得。
在忙碌的日子里,我們不妨放慢自己的腳步,去感受空氣的氣息,去享受花草的繽紛,讓自己的感官靈動起來,打開心靈的門,讓心靈出來曬曬太陽。
在喧鬧的日子里,大街上人來人往,商場人頭攢動,股票狂漲狂跌……我們不妨沉下心來,讓自己靜一靜:今天的作業(yè)改完沒?被訓的學生想通了嗎?這節(jié)課該怎樣教?……
是呀,教學雜事,煩事只有在靜中才理得清。
是呀,教學突破,效率的提高,只有在靜中才能把準脈。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文人居士陶淵明的境界,更是我們新時代教師的共識。教師要學會靜,教師更需要靜。惟有靜才不亂,惟有靜才安寧,惟有靜才會享受生活,品味幸福。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2
讀到第二十八條《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喜歡做的事》,發(fā)表一下感想吧。
讓我們來想一下,你教的學生有他喜歡做的事嗎?你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嗎?恐怕答案不會令人滿意,F(xiàn)在,我們的國家正處于社會轉型期,不僅成人感到浮躁,這種氣氛也影響到我們的孩子,常常不止一次聽到老師們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太難教了,不愛學習,太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來?
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們的老師有無責任呢?你的心情平靜嗎?除了每天面對教科書和那一班學生外,你有什么愛好嗎?一個人喜歡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響別人,不違反法律,都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作為學生,我們當老師的還是應該給以適當?shù)囊龑,畢竟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深刻,思想還不夠成熟。
應該培養(yǎng)學生喜歡做哪些事呢?蘇氏在這里給我們提了兩點建議:
一是閱讀。
(我們可以看出,在他的.這么多的建議里,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fā)源地。他還說,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我想強調指出,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他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應當引導每個學生去接近的學好的發(fā)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別喜歡一門學科。
然后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從而確立起自己的愛好,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還是大有可為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3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每天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教育難題。有些時候自己絞盡腦汁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由于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沒有形成較好的解決對策。通過我鄉(xiāng)弘毅書社的成立,給我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機會,讓我認識到了讀書對于一個人,對于一個教師來說的重要意義。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很多的教育理論和方法給了我啟發(fā),而且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使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的辦法,這也燃起了我對讀書以的熱情。
在書中的第28條建議中,提到了勞動的重要性。這里的.勞動并不只是指干活,而是指動手操作。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我深有體會。有時候教師說了一堂課可能也不及學生動手試一試,理解的扎實。所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更多的采用動手操作的形式讓學生更為直接的感受和體會,提高教學的效率。
建議中第35條和第36條都是說如何培養(yǎng)學生記憶力。
曾經參加過一次數(shù)學的培訓。其中提到學生的思維固然重要,但很多時候學生是在提取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所以記憶力不管是對成人還是對學生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想想那些學習好的學生是不是都是記憶力特別優(yōu)秀的呢?但是這種記憶力并不是指的死記硬背。這樣只會把人變成傻瓜。他說,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么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里,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說,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占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
其實,書中的每一條建議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實踐。今后我還會繼續(xù)去學習這本書中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為己所用,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從而影響每一個學生。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4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前蘇聯(lián)著名的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為了提高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專為中小學教師寫的書。而譯者根據(jù)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譯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改稱《給教師的建議》。
翻開本書,單單看目錄,就極大的激發(fā)了我的好奇心,這其中很多問題不正是自己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嗎?究竟如何解決,迫不及待去書中一探究竟。
一個月的時間,終于讀完了,每條建議所談的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實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讀完之后真的受益匪淺,感悟良多。
感受最深的是教師的時間問題,作為一名新手教師,我常常感到手忙腳亂,覺得時間過的很快,時間不夠用......時間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戳恕督處煹臅r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條建議后,好像突然明白了,學無止境,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很快提取出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內容。正如本文中所舉的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的公開課非常成功,問他用了多久時間備課時,他說一輩子,但對這課題的直接準備是15分鐘左右。聽完這位歷史老師的回答后,細細想來,真的是這樣的,如果我們一直不斷的學習,為自己“充電”,學習和自己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知識,那就能在碰到具體問題時快速解決,不用再臨時抱佛腳。雖然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但是我們更希望打有準備之仗。讀書,終身學習是我們永恒的主題。
讀書,學習他人的智慧,就是在節(jié)約我們的時間。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
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一個個真實的故事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滲透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于教師來說,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現(xiàn)自己。無論我們多么優(yōu)秀,和這么多學生相比,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于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qū)。所以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么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shù)?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著了,在適當?shù)臅r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著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他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著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
不少人說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沒事可干,反倒悶出病來了。因此,一個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兩種業(yè)余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趣味的必要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么單調和乏味啊。用藝術來宣泄其實是最佳的方法。譬如我,攝影就是枯燥生活的調味劑。我喜歡耐心的用鏡頭去捕捉每一個美的瞬間,喜歡聚焦,喜歡虛化,從不同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這不正如透過書本、穿過數(shù)字,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每一個學生美的瞬間嗎?一個有趣味的老師,他能將課堂變得有趣,在課堂之余,他還可以把更多有趣的事分享給學生。
書中值得借鑒的建議還有很多,里面的很多章節(jié)讓我沉浸其中,都有其獨特的內涵。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fā)展。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10-12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2-27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7-02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篇02-27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25篇)10-15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25篇)12-12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篇)10-19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1-13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通用15篇03-03